日期:2024-08-04 15:53
我国文化历史底蕴深厚,古代建筑精美绝伦,但它们多以木结构为主,那么,在没有高压水龙头和灭火器的古代,中国古人是如何开展消防工作的呢?来!小编带你们了解一下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!
古代灭火基本以水为灭火剂,因此常备储水是很多大型建筑的标准设备。从商代起宫廷里就开始设置水缸。明朝时,在宫廷里铸造金属大水缸,每口水缸高1米,重1500多千克,缸内可存水1000多升。另外普通人家的庭院中都会也会放置一些装满水的大缸,这些大缸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“吉祥缸”,这些大缸起到蓄水的作用。
相邻的两栋建筑物之间,如果都设置了防火墙,就会形成防火巷,发生火灾时既可以疏散人员,又可以防止火势向相邻建筑蔓延,既是疏散通道也是防火隔离带。
望火楼,就是中国最早的消防站。据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北宋开封“每坊三百步有军巡铺一所,铺兵五人”。宋代的铺兵也叫防隅军、潜火军,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,责任心强,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逻,敦促居民按时熄灭油灯蜡烛等,消除火灾隐患。开封城里,每一坊也就是每一个居民小区都有望火亭,亭上有人值班瞭望,一旦发现着火,马上组织灭火。